摘要:石斑鱼,属鲈形目,体长椭圆形稍侧扁,口大,具辅上颌骨,牙细尖,有的扩展成犬牙,体被小栉鳞,有时常埋于皮下,背...鱼类石斑鱼目录石斑鱼的营养价值1、石斑鱼蛋白质的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除含人体代谢所必定的氨基酸外,还富含多种无机盐和铁、钙、磷以及各种
1、石斑鱼蛋白质的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除含人体代谢所必定的氨基酸外,还富含多种无机盐和铁、钙、磷以及各种维生素。
2、鱼皮胶质的营养成分,对增强上皮组织的完整成长和促成胶原细胞的分解有关键作用,被称为美容护肤之鱼。尤其适宜妇女产后食用。
3、石斑鱼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D、钙、磷、钾等营养成分,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下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域推为中国四名鱼之一。
清蒸石斑鱼的做法原料:活石斑鱼1条(约重700克)、葱丝20克、姜丝20克、精盐5克、芝麻油0.5克、豉油皇汁60克、花生油50克。
制造:
1、将石斑鱼放在砧板上拍晕,放在70℃的热水中略烫、取出,清水过冷后,打清鱼鳞。于肛门处开一刀,将鳃根割断,用竹筷从口往鳃部插至肚内,将鱼鳃和内脏一同挟出,洗净,用盐将鱼身抹匀。
2、用长盘1个,横 架 上筷子两根,将鱼放上,撒上姜丝,用花生油10克淋在鱼身上,放入蒸笼。余油和豉油皇汁用碗盛载也一同放入蒸笼,以旺火蒸约8分钟至刚熟,取出,撒上葱丝,淋上熟油和豉油皇汁即可上席。
石斑鱼简介石斑鱼,属鲈形目,体长椭圆形稍侧扁。口大,具辅上颌骨,牙细尖,有的扩展成犬牙。体被小栉鳞,有时常埋于皮下。背鳍和臀鳍棘兴旺。尾鳍圆形或凹形。体色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白色,并具条纹和斑点,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石斑鱼营养丰盛,肉质细嫩清白,相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石斑鱼又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下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域推为我国四小名鱼之一,是低档筵席必备之佳肴。石斑鱼烧芋艿,原本是嵊泗渔区一道家常菜,如今却成为享誉海外外的宝贵菜。
石斑鱼散布于福建沿海的石斑鱼有12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且较为经常出现的种类有赤点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和网纹石斑鱼等。体大,侧扁。体被细栉鳞,侧线齐全。口大,稍歪斜。有兴旺的辅上颌骨。两颌前端有少数大犬牙,两侧牙细尖。赤点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青石斑鱼因体色为青褐色,故又称青斑。是福建产量较多的一种。石斑鱼体椭圆形,侧扁,头大,吻短而钝圆,口大,有兴旺的铺上骨,体披粗大栉鳞,背鳍弱小,体色可随环境变动而扭转。成鱼体长理论在20~30厘米。
石斑鱼的养殖技术1、土地培养
因咸水石斑鱼苗种有巾壁习性,土池池底、池壁凹凸不平有隐蔽作用,因此面积可稍大一些,但普通以不大于1亩为宜。水深1.0~1.5米,池中可种植少许水草(底层及表层水草都可以,如苦草、水花生、水葫芦等)。
2、水泥池培养
面积30~80米2,水深1.2米左右。可选用方形或圆形池塘,要求排灌水繁难,无死角。
二、清池试水
鱼苗放养前,将池水排干,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清塘后2~3天加水,加水时用40目筛绢网过滤,以防敌害进入培养池。清塘加水后7天可放养仔鱼,放养前先试水。放苗前每亩投发酵无机肥200~250千克培养浮游生物,让鱼苗下池就能吃到自然饵料。
三、确定放养密度
同一池内放养规格要划一,大小分歧。放养密度普通为100尾/米2左右。
四、饵料
1、仔鱼
刚下塘的仔鱼饵料以浮游生物为主,此时应依据水色施用肥料培养轮虫、水蚤等浮游生物。无机肥或无机肥都可施用,使透明度坚持25厘米左右。1厘米以上可以增喂 豆浆 。经15~20天培养鱼苗达2厘米以上。
2、寸鱼
咸水石斑鱼苗长到2厘米以上,其食性开局转化,此时应改为定点投喂。可以投喂鱼糜、蚯蚓、蝇蛆等。我所投喂干质经线虫,成长较快。3~5天后可以搭配人工饲料投喂,以后逐渐参与人工配合饲料比例,直至所有用人工配合饲料。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0%左右,日投饵3次。
3、人工配合饲料
人工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5%~40%,生物性蛋白应在25%以上,其它可以参与植物蛋白原料。普通饵料系数能到达0.8~1.2之间。
- 关系词条
- 三文鱼
- 深海鱼油
- 长江刀鱼
- 鲈鱼
- 甲鱼
- 鲫鱼
- 金枪鱼
- 石锅鱼
- 鲑鱼
- 鳊鱼
- 生鱼片
- 红烧鲤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