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乌药别名,旁其、天台乌药、矮樟、矮樟根、鸡骨香、白叶柴,为樟科、山胡椒属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传统养生乌药目录乌药的甄别与运行本品粉末黄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长圆形或卵圆形,直径4~39μm,脐点叉状、人字状或裂痕状,复粒
本品粉末黄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长圆形或卵圆形,直径4~39μm,脐点叉状、人字状或裂痕状;复粒由 2~4 分粒组成。木纤维淡黄色,多成束,直径20~30μm,壁厚约5 μm,有单纹孔,胞腔含淀粉粒。韧皮纤维近无色,长梭形,多单个散在,直径15~17μm,壁极厚,孔沟不显著。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至68μm,具缘纹孔陈列严密。木射线细胞壁稍增厚,纹孔较密。油细胞长圆形,含棕色分泌物。
取本品粉末3g,加石油醚(30~60℃)30ml,振摇,搁置过夜,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油醚 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乌药对照药材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D)实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区分点于同一硅胶 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4:1)为倒退剂,倒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反色彩的斑点。
食用乌药的留意事项乌药又名天 台 乌药,矮樟根,鲫鱼姜,乌药的效用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乌药的作用是治胸胁满闷,脘腹胀痛,头痛,寒疝疼痛,痛经及产后腹痛。
性味:辛、温
归经:脾经、胃经、肝经、肾经、膀胱经。
效用: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主治:胸胁满闷;脘腹胀痛;头痛;寒疝疼痛;痛经及产后腹痛;尿频;遗尿。
忌讳:
1、气虚及内热证患者禁服
2、孕妇及体虚者慎服。
3、《医学入门》:“疏散宣通,甚于香附,无法多服。”
4、《本草经疏》:“病属气虚者忌之。”“妇人月事前期,小便短赤,及咳嗽内热,口渴、口干、舌苦,不得眠,一切阴虚内热之病,皆不宜服。”
5、《本经逢源》:“无法见火。”
乌药的种植技术种子:选取成长良好、细弱的植株作为采种的母株。在每年立冬前后20天采摘核果。核果采摘后,肃清外表皮,挑除蜕变及不丰满的种子,种子千粒重80g±4g,启动湿沙藏,时期需勤审核,坚持必定湿度。
收获:在每年清明前后收获,选取排水良好,土壤肥美的红壤土(或红黄壤土),收获前土壤应提早启动翻耕使其充沛风化。播前施无机肥,采取条播或散播方式,收获密度约为每亩种子5kg。收获后盖土(厚度在种子大小的三倍左右),并笼罩稻草(切割为3cm~4cm长)。
幼苗治理:种子发芽后应依据气象状况搭建彩色遮阳网。幼苗萌芽后应及时除草,并对幼苗启动追肥,每2个月启动一次性,至9月除去遮阳网以炼苗。往常应留意抗旱排涝。普通幼苗1~2年即可移栽。
种植治理:移栽地应选取阳光短缺,土壤肥美处,在头年立冬之行启动翻耕整地,使土壤充沛风化、熟化,同时除净杂草树根,耙碎整平,整成宽约1m的水平带。山地以红壤土(或红黄壤土)、微酸性为宜,土壤应深沉,山地坡度控制在20°以内为宜。移栽前施无机肥,3月初移栽种苗,每亩约2000株~0株。种植时深度应为盖住根部上2cm~3cm,踩实,浇定根水。应勤除草,施肥每年2次~3次,适当修剪。
留意事项
选取成长良好、细弱的植株采收乌药种子,采种后启动湿沙藏并拌入新高脂膜提高种子发芽率。选取排水良好,土壤肥美的红壤土(或红黄壤土),收获后盖土笼罩稻草并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喷雾土壤外表,可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抗旱、保温防冻、防土层板结,窒息和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
乌药移栽定苗后的大田,要及时除草,松土,确保水肥短缺。叶片开局裁减的时刻,向叶面上喷施药材根大灵。使叶面光协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保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才干,使根茎极速膨大,药用含量大大提高。同时要增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成果。在秋末要做好越冬防寒保温上班,确保安保越冬。
乌药的效用与作用乌药外面棕黄色至棕彩色,外表有细皱纹,有香味,微苦,有抚慰性清凉感。幼枝青绿色,具纵向细条纹,密被金黄色绢毛,后渐零落,老时无毛,干时褐色。顶芽长椭圆形。叶互生,卵形,椭圆形至近圆形,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药用价值。
1 、挥发油的兴奋作用:外敷时,有兴奋大脑皮质的作用,并有促成呼吸,兴奋心肌,减速血循环,升高血压及发汗的作用。部格外用使部分血管扩张,血循环减速,紧张肌肉痉挛性疼痛。
2、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克服造用。
3、抵消化道的影响:有报导乌药对胃肠平滑肌有双重作用,此外,乌药能参与消化液的分泌。
4、止血作用:体外实验证实,乌药干粉能显著缩短家兔血浆再钙化时期,促成血凝及良好的止血作用。
5、其它作用:用乌药常年喂大鼠,可使体重参与,并对小鼠肉瘤-180有克服造用。其龙脑可发汗、兴奋、镇痉、驱虫等。
乌药简介乌药别名:旁其、天 台 乌药、矮樟、矮樟根、鸡骨香、白叶柴,为樟科、山胡椒属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胸径4厘米。树皮灰褐色;根有纺锤状或结节状收缩,普通长3.5-8厘米,直径0.7-2.5厘米,外面棕黄色至棕彩色,外表有细皱纹,有香味,微苦,有抚慰性清凉感。幼枝青绿色,具纵向细条纹,密被金黄色绢毛,后渐零落,老时无毛,干时褐色。顶芽长椭圆形。叶互生,卵形,椭圆形至近圆形,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药用价值。生于海拔200-1000米朝阳坡地、山谷或疏林灌丛中,中国多地有栽培。
根药用,普通在11月至次年3月采挖,为散寒理气健胃药。果实、根、叶均可提芬芳油制香皂;根、种子磨粉可杀虫。
已知乌药中化学成分重要为挥发油、异喹啉动物碱及呋喃倍半萜及其内酯三大类。且随着产地的不同,其组分也发生变动。
- 关系词条
- 苹果
- 杏子
- 香蕉
- 橙子
- 杨桃
- 板栗
- 猕猴桃
- 椰子
- 无花果
- 榛子
- 荔枝
- 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