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姬”安在?我国科技考古团队首次发现敦煌“混血儿”

admin 次浏览

摘要:“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如此描述盛唐气象。但诗中的“胡姬”来到大唐后是否留下并融入当地生活,是个有趣的谜题。

新华社上海12月19日电(记者孙丽萍)“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如此描述盛唐气象。但诗中的“胡姬”来到大唐后是否留下并融入当地生活,是个有趣的谜题。

我国科技考古团队近日发现两例生活于曹魏—唐代时期的敦煌“混血儿”,为古丝绸之路多元文化并存增添了证据,也为李白诗篇添加了注解——唐代有“胡姬”嫁给了当地男性,繁衍了后代,融入了中华民族血脉。

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这一分子考古新成果由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生命科学学院与厦门大学、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携手取得。考古团队首次获取25例来自丝绸之路黄金通道河西走廊的古基因组数据,以基因数据和史料记载相互印证,揭示了河西走廊人群发生的大规模人群迁徙和融合。尤为特别的是,其中两例敦煌个体竟是“混血儿”。这一研究成果近日以《古基因组揭示河西走廊过去两千年的遗传史》为题发表在自然科学权威期刊《科学通报》上。

“通过古基因组比较分析,我们重建了约两千年来河西走廊的人群遗传历史,以科技考古手段证实了重大历史事件对河西走廊人群的影响。”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副教授文少卿说。

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人群交流的重要通道。由于缺乏古DNA数据,这一地区人群历史的研究长期处于近乎空白的状态。此次科技考古成果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空白。

研究发现,过去约两千年来,河西走廊地区至少发生两次大规模的人群迁徙和融合。

敦煌是位于河西走廊的古丝绸之路重镇。科技考古工作者在敦煌佛爷庙湾墓地获得曹魏时期和唐代各一例基因数据,研究发现他们竟然都是“混血儿”,属于欧亚大陆东西部的混血个体,且欧亚西部祖先成分高达30%—50%。

“有趣的是,这两例个体的偏向性混合显示,他们应该就是敦煌当地男性和‘胡姬’结合的后代。”文少卿说,敦煌墓葬壁画及画像砖敦煌壁画上有大量描绘多民族形象的内容,而分子考古研究发现“混血儿”不仅生活而且葬在敦煌,这是古代丝绸之路多民族融合、多元文化并存的佐证,也是丝路繁华的缩影。(完)

随机内容
小米11pro对比小米11-小米11pro和小米11的区别 小米11pro对比小米11-小米11pro和小米11的区别
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在京开幕 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在京开幕
CBA常规赛:吉林男篮战胜山西男篮收获三连胜 CBA常规赛:吉林男篮战胜山西男篮收获三连胜
面霜能间接涂在脸上吗 面霜能间接涂在脸上吗
能率煤气灶服务热线电话 能率煤气灶服务热线电话
防水补漏普通怎样不要钱息县 防水补漏普通怎样不要钱息县
脱保15天还有活动吗 脱保15天还有活动吗
河南出台房地产二十条措施 河南出台房地产二十条措施
13000日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13000日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洗衣机上方为什么没有扣板 须要审核哪些缺点 洗衣机上方为什么没有扣板 须要审核哪些缺点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名称:青白江咚波电子商务网
2、本站永久网址:http://www.zcxhd.com
3、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
4、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