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2月17日电 工业和信息化部12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有关情况,以及推动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举措、成效。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常国武在会上表示,原材料工业包括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增加值占工业的近30%,是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重点领域,也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取得明显成效,迈入了由大到强的新发展阶段。
一是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百万吨芳烃等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实现自主可控。千万吨级现代化钢铁企业工艺技术、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等全产业链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低碳冶金工艺技术世界领先,全球首条纯氢冶金中试线实现全流程工艺贯通。水泥、平板玻璃技术装备全球领先,国际市场占有率超70%。国际先进的500KA以上铝电解槽产能占比超40%。
二是绿色智能转型进程加快。建材行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吨钢二氧化硫排放较“十三五”末分别下降10%、74%。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每吨比世界平均水平低700千瓦时。8.3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或重点工序超低排放改造。原材料工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75%,较“十三五”末提升10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原材料领域累计建成184个国家级智能工厂。
三是结构布局持续优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产业集聚区炼化产能占比达70%。建成并通过认定的化工园区708家,产值占石化化工行业70%以上。超900万吨电解铝产能有序转移至清洁能源丰富的地区。企业实力日益壮大,45家原材料企业上榜《财富》世界500强,占全球上榜原材料企业近40%;220家原材料企业进入中国制造500强,占比44%;累计培育30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四是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值由“十三五”末的5万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7.6万亿元,年均增速约15%。630℃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钢等一批新材料实现全球首发,电子级磷酸等一批高端精细化学品实现重大突破,大飞机、航空发动机、集成电路、核电等重大装备、重大工程材料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常国武指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标推进新型工业化目标任务,原材料工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低端过剩和高端不足并存、绿色化转型面临较大压力、数字技术融合应用还不深入,优化升级任务仍然较为艰巨。
常国武强调,标准在原材料工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以标准体系建设为切入口和发力点,发挥标准“指挥棒”作用,引领原材料工业供给高端化、结构合理化、发展绿色化、产业数字化、体系安全化发展。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地区和行业组织,加强工作协同,强化指导服务,扎实推动行动方案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取得实效,推动原材料工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构筑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