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科学看待秸秆处置方法
眼下,随着秋收结束、稻谷归仓,田间剩余的秸秆处理问题引发社会关注。一些地区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划区限焚烧”的探索也备受瞩目。秸秆究竟是烧还是禁,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农作物秸秆富含氮磷钾及有机硫等元素,不完全燃烧会释放一系列污染物,对环境和空气质量构成威胁。加之潜在的火灾风险,自2008年起,我国推行秸秆禁烧政策,力促秸秆还田或综合再利用。截至目前,该政策取得显著成效,空气质量改善明显,秸秆的综合利用也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
同时,农户们的实际困扰不容忽视。秸秆还田技术尚存短板,病菌、虫卵及杂草种子的残留等问题给农作物产量带来了隐患。由于秸秆分解缓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事活动的正常进行。秸秆离田也面临市场波动大、成本高昂等难题,给农民增添了额外负担。
面对这一问题,应秉持科学态度,兼顾粮食安全与农民利益,在大气环境治理与农业生产之间寻求平衡。既要保护土壤健康,又要防治病虫害,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与市场机制的协同作用,努力实现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秸秆还田作为培肥土壤、提升地力的有效途径,其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亟待提升。应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攻克秸秆还田的关键技术难题,形成适应不同区域的还田技术模式与规范,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示范推广,把秸秆科学、高质量地还到田里,将“生态包袱”转化为“绿色财富”。
积极拓展秸秆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发展循环农业,实现秸秆价值的最大化。各地应制定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的引导和扶持政策,运用市场化手段,鼓励企业发展牛羊养殖、蘑菇种植、秸秆能源等产业,探索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食用菌基料化、工业原料化等综合利用新模式,打造秸秆收集、储存、运输、加工、利用等全产业链,推动秸秆商品化和资源化,促进秸秆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当然,秸秆并非绝对不可烧,而是应在科学管理与技术支持下,因地制宜在限定区域与时间进行焚烧,以实现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平衡。比如,在病虫害严重、轮作衔接紧张或焚烧危害性较小的地区,可考虑设置合理的限烧许可。一些区域可以探索逐步放开,允许在特定时间段内、气象条件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情况下,指导农民科学焚烧秸秆,既减轻农民处理秸秆的压力,又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适当提高土壤肥力。
秸秆处置不是一时一地的农事,更是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妥善化解秸秆处置问题,需要坚持“低茬收割是基础、综合利用是关键、禁止焚烧是常态、少量焚烧是例外”的原则,确保在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守护好蓝天白云,全力推动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携手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