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腾跃跨海路,桥梁谱写壮美篇

admin 次浏览

摘要:深中通道于6月30日通车,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又增添了一条世界级跨海通道。就在几天前,6月24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深中通道的“姊妹工程...

6920

深中通道于6月30日通车,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又增添了一条世界级跨海通道。就在几天前,6月24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深中通道的“姊妹工程”——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在桥梁建造领域意义非凡。适逢深中通道通车之际,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桥梁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及相关话题进行了探讨。

**港珠澳大桥:“对我个人而言,桥是桥,而桥又已非桥”**

**羊城晚报:** 据悉您也参与了深中通道的部分工作,能否谈谈?

**孟凡超:** 我以多种方式参与了深中通道主体桥隧工程技术方案的咨询工作。基于我过去的设计和工程实践经验,针对深中通道的建设条件和工程特点,我建议采用钢壳组合结构方案来建造超宽的八车道沉管隧道,并对桥梁设计方案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供决策参考。

**羊城晚报:**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您是否经常回去看看?

**孟凡超:** 是的,港珠澳大桥通车后,我因为参加央视节目、工程验收等工作多次回到过大桥,比如2023年4月大桥主体工程竣工验收、2024年5月国家科技奖评审组现场考察等。看着自己多年的付出有所收获,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座优秀的桥梁作品,看着大桥上川流不息的车辆、每天前来参观游览的人群,我内心感到非常激动和自豪。可以说,这座桥对于我个人而言,桥是桥,而桥又已非桥。

2024年6月24日,我作为港珠澳大桥设计团队代表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作为获奖代表,我在现场感到无比激动,这个大奖是党和国家对全体参建人员的高度肯定和巨大鼓舞。

**“我国桥梁建设经历了一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壮丽变革”**

**羊城晚报:** 您拥有20多座重大公路桥梁勘察设计经验,是我国桥梁工业化设计建造技术体系的提出者和奠基者,也是公路跨海通道大桥建设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您与桥梁结缘40多年,能否结合您的经历谈谈这40多年来中国桥梁技术的发展?

作为一名在公路桥梁领域辛勤耕耘了四十多年的建设者,我见证了中国桥梁事业的腾飞,也深感荣幸能够参与其中。从厦门海沧大桥到郑州安罗黄河大桥,从武汉阳逻长江大桥到厦门第三东通道跨海大桥,我主持设计了众多工程项目,每座桥梁都凝聚着汗水与心血,也见证着中国桥梁技术的不断进步。

我始终认为,推动中国桥梁事业发展是我毕生的追求。中国桥梁建设已经走过高速发展阶段,简单的重复建设已经不能满足时代需求。未来,桥梁工程领域要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将工业化、标准化建设技术融入其中,实现结构、艺术、文化的完美融合。这也是我在众多大桥设计中所秉持的理念。

桥梁是连接的象征,是沟通的纽带。它不仅缩短了空间距离,也连接着历史与未来。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在超级跨海通道领域已经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也开启了“交通强国”建设的新征程。

回顾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国桥梁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伟大变革。无论是具有开创意义的武汉长江大桥,还是世界级的跨海工程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都展现了中国桥梁技术的巨大飞跃。武汉长江大桥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公铁两用桥,不仅解决了当时长江两岸交通难题,也为南北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港珠澳大桥全长约55公里,连接着香港、澳门和珠海,其设计和施工技术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这些工程不仅是中国桥梁建设的辉煌成就,更是中国科技创新和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真实写照。

从雄伟的厦门海沧大桥,到气势磅礴的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再到连接海天的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苏通长江大桥,以及跨越山海的马来西亚槟城第二跨海大桥和港珠澳大桥,中国的桥梁建设如同一个个令人惊叹的奇迹,描绘出一幅幅壮丽的画卷,展现了中国从追赶到引领的伟大飞跃。

厦门海沧大桥曾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座三跨连续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其独特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厦门市陆岛之间的交通水平,更强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腾飞;大桥的成功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国建造大型复杂结构悬索桥的卓越能力。南京长江第三大桥作为长江上重要的过江通道,是世界第一座曲线形钢塔斜拉桥,其创新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在桥梁建设领域的先进地位。杭州湾跨海大桥、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曾是当时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充分展示了中国在超长跨海大桥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卓越能力。马来西亚槟城第二跨海大桥是中国桥梁建设技术走向国际化的标志性工程,这座大桥的建设不仅提升了马来西亚槟城与其腹地之间的交通水平,还充分展示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市场中的强大竞争力。

可以说,以上几座桥梁不仅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晶,更是中国文化与科技智慧的交响乐章,展现了我国桥梁建设从落后到先进、从跟跑到领跑的辉煌历程;这些桥梁工程技术为全球桥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创新理念。

“我国超大型跨海桥梁建造水平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羊城晚报:目前我国的桥梁建造水平在世界上的位置如何?

孟凡超:我国超大型跨海桥梁建造水平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这不仅体现在诸如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这样规模宏大的工程上,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技术创新、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通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我们在工程材料、结构设计、施工技术、装备技术、技术人才、工程质量、工程安全等方面不断创新突破,能够应对复杂的自然环境和技术难题,桥梁建设全行业基本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大型跨海桥梁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羊城晚报: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您是否有主持或参与新的工程项目建设?作为一名工程师,您对工匠精神有怎样的理解?

孟凡超:“桥”对于我而言不仅是一份事业,更是一种家国情怀。港珠澳大桥通车后,我又主持开展了厦门翔安大桥、郑州安罗黄河大桥的设计工作,还主持了厦门第三东通道跨海大桥的设计工作。带领团队开展了千米级跨径钢结构拱桥关键技术的研发工作,通过多维度研究,攻克千米级跨径钢拱桥结构体系、结构构造、超高强钢材、结构稳定、抗风抗震、工业制造、施工安装等诸多技术难题,打造世界上第一座跨径超千米的拱桥,希望有一天能够在长江三峡和山川峡谷架起一座千米级跨径“虹”桥,为交通强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作为一名桥梁建设者,我深信个人命运应与国家和民族复兴紧密相连,当一名真正的匠人,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我眼中,一位纯粹的匠人应具备以下品质:

首先是谦逊,认清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他人优势;其次是恒心,面对困难永不言弃,持之以恒地追求目标;再来是细心,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个细节,确保工程质量;最后是执着,即使遇到阻力,也不放弃对品质的追求。

真正的匠人还应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卓越的信念、着眼长远的意识、精品意识、不断创新的精神以及淡泊名利的心态。

随机内容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名称:青白江咚波电子商务网
2、本站永久网址:http://www.zcxhd.com
3、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
4、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