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星纪魅族经历了成立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在近期举办的ChinaJoy上,参展观众亲身体验了这家公司的转变——其参展主题为人工智能,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为汽车和电竞。...
2024年,星纪魅族经历了成立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在近期举办的ChinaJoy上,参展观众亲身体验了这家公司的转变——其参展主题为人工智能,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为汽车和电竞。它的目标人群不再局限于3C数码用户,还拓展至更具购买力的、偏爱旅游、运动、游戏和科技等领域的群体。
自去年年底宣布进军汽车领域以来,星纪魅族又宣布“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并停止传统智能手机研发。今年5月,该公司完成了高层变动,由苏静担任首席执行官。这位新任CEO作为联合创始人参与创办了星纪时代,并担任首席财务官,期间主导收购了魅族科技,曾担任星纪魅族首席财务官。
同样是在今年,前小鹏汽车核心高管廖清红加入星纪魅族,担任首席运营官。廖清红曾在华为和360任职,负责研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手机和智能硬件业务。
在ChinaJoy期间,廖清红向媒体阐述了星纪魅族的“全面转向人工智能”战略思考和“造车”最新进展,这也是其履新后的首次采访。据廖清红介绍,星纪魅族并非独立造车,而是计划与吉利集团合作,推出第一款汽车——DreamCar MX。该车型将由用户深度参与定制,例如共同设计汽车的涂装、内饰、车机主题等个性化细节,并且只在星纪魅族渠道销售。
这并非该公司首次涉足汽车市场,此前推出的智能座舱系统Flyme Auto已面向全球车企开放,但这是星纪魅族首次亲自造车。
与投入百亿造车的小米以及拥有逾十年汽车技术储备的华为不同,星纪魅族只是一家成立不到两年的初创公司。在廖清红看来,市场不缺新车或新平台,缺的是不同的体验。星纪魅族将基于吉利浩瀚平台造车,并计划在今年内上市交付。
星纪魅族进军汽车行业的逻辑是,传统汽车制造商擅长于机械和动力开发,但在软件领域缺乏经验,交互体验也不尽如人意。凭借在手机行业的经验,尤其是Flyme系统的成功,星纪魅族认为自己能够为车企提供它们愿意购买的智能化车机系统。
下场造车的手机厂商并非只有星纪魅族,华为和小米都是其强劲对手。对此,廖清红认为,星纪魅族的解决方案差异化在于人工智能。他表示,目前业内更多的是借人工智能的热潮,将部分人工智能能力添加到车机中,并没有完全结合用车场景进行设计,而Flyme Auto则能够将人工智能能力与车辆使用场景深度融合。
他举例称,今年6月,星纪魅族与英雄体育VSPO达成战略合作,通过Flyme Auto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能够针对圈层用户的需求定制座舱,除了提供休息、影音等功能,还可以为游戏玩家带来端游体验。
提供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与华为鸿蒙智行模式类似。廖清红强调,星纪魅族的重点在于为车企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我们会放低姿态,更开放一些。如果车企愿意与我们合作,我们就愿意赋能他们。”
据了解,Flyme Auto目前已搭载在领克08、银河E5、极星4等车型上。
除了智能汽车业务,星纪魅族还专注于手机和 XR 两大业务。成立之初,该公司曾雄心勃勃地提出“重返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前五”的目标,但面临着严峻挑战:智能手机市场低迷,90% 的市场份额被头部厂商占据。
在供应链高度同质化的行业中,小型厂商难以通过传统方式寻找增长点。AI 的风靡为新玩家带来了突围机会,这也是星纪魅族决定“全力投入 AI”的原因。
星纪魅族副总裁廖清红表示,“全力投入 AI”意味着将更多核心资源投入 Flyme AIOS,并以此打通智能手机、AR 智能眼镜和智能汽车等终端。这些终端之间将实现生态互通,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分工协作,相互补充。音乐、视频、导航等核心应用也将通过 Flyme Link 在各个终端间无缝流转。
为了让 AI 在更多场景中落地,廖清红呼吁大模型公司与终端企业加强合作。“(大模型企业)训练成本很高,如果没有应用落地、没有用户,就无法让模型更加成熟。只有相互协作,才能激活 AI 落地的链条,让大模型真正发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