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原因、机制与预防

admin 次浏览

摘要:

药物性肝损伤:机制与预防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治疗药物或保健品引起的肝损伤,常被医生们简称为“药肝”。药物可能引发各种类型的肝损伤,包括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炎、肝衰竭、脂肪肝、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脏肿瘤等。不同药物可能导致相同类型的肝损伤,而同一种药物也可能导致不同类型的肝损伤。

药物是如何导致肝损伤的呢?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对肝脏有直接的毒性作用。这类药物具有“固有毒性”,所有人用这种药物都有可能出现肝毒性,其毒性与药物的剂量有关,剂量越大,肝损伤的发生率越高且越严重。

    机体遗传性对某些药物过敏。这种情况是药物刺激机体免疫反应导致的,只发生在少数人中,同时可能有发热、皮疹,也可以出现肾脏或其他系统的损害。

    机体遗传性对某类药物的代谢缓慢或代谢异常。这种情况会导致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毒性增加,也发生在少数人身上,现在有些药物的遗传代谢特性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发现。

人类正暴露于大量化学物质的威胁中,包括3万种以上的药品和保健品,另有3万余种的食品添加剂和环境污染物质。这些外因性化学物质多在肝脏各种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水溶性强的物质由肾脏排出。因此,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脏器,也是药物损伤的主要靶器官,许多药物可引起肝损害。

据统计,目前至少有1100种药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中草药及保健药也有导致肝损害的可能。因此,药物性肝损害是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在美国,药物源性肝病约占住院肝病患者的2~5%,占成人肝病患者的10%,每年大约发生2000例急性肝衰竭,药物引起的超过50%。

在我国,急性药物源性肝病占我国急性肝损害住院病例的10%,在老年肝病中可达20%以上。但实际临床发生人数远较报道数为多,有人估计药源性肝病临床发病数为正常报道数16倍。因此,人们在使用药物治疗疾病的同时,需要警惕药物引起的肝损伤。

随机内容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名称:青白江咚波电子商务网
2、本站永久网址:http://www.zcxhd.com
3、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
4、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